盘点2013: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十大关注
3539 人次浏览过本页面   新闻发布时间: 2014/1/8 17:22:00

时光总是在你不经意间消无声息地流失,2013年在转眼间过去了,蓦然回首,这一年里,我们並存,有喜有忧,有得有失,经历了许多不一样的事情。HR们放眼看去,向左,2013,裂变已经发生;向右,2014,未来将超出我们的想像。中国以自己独有的特色存在,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盘点中国人力资源这一年来的大事件吧。

“新劳动法”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七月一日起将正式实施。新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对此,很多人满心期待,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法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乱象,但要实现同工同酬,在实际中操作起来很难,仍然“任重道远”。

另外,如果劳务派遣工要求拿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工资,企业的用人成本肯定会增加。据媒体报道,一些劳务派遣公司已开始动作,纷纷与用工单位一起寻求解决方案。此外,面对新劳动合同法的对于劳务派遣用工严格比例限制,企业已有三种应对方法:转正、转外包、辞退。

“用工荒”

几乎每年春节前后出现的“用工荒”最近两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不管是不是春节前后,也不管是什么企业用工,更不管是东部沿海还是西北内陆,“招工难”、“用工荒”不断困扰着用工市场。

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做真正适合国情和能在一段时间内长足发展的产业;另一方面,切实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使一线产业工人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得以提高,让“农民工”这个词成为过去时。

“最难就业季”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到创新高的699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为化解就业难,今年我国将推毕业生担任特岗人员试点,开始打破跨区域求职登记限制。

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高峰的同时,今年新增的900万个岗位并非全为大学生准备,还有相当一批归国留学、中专、职高、高中等毕业生共同竞争。所有相加,2013年国内城镇待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宏观压力一目了然。

“延迟退休”

被争论数年的延迟退休年龄终于从“谣言”变为现实。2013年11月12日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如期而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仅被一语带过。

养老金制度并轨也是社会关注的事件之一。养老金制度不并轨则很难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基础养老金不进行全国统筹终将导致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平衡,从而引发缴费负担不公、责任分担失衡、基金余缺并存、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基金贬值风险持续积累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无疑又会加剧养老制度的碎片化程度。

 

“探亲假”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不常回家看老人将被认定违法。事实上,对于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并非是不想回家,而是假期太少,连休假都保证不了,怎么才能常回家看看?

实际上,探亲假已经存在了32年。1981年,为解决职工与配偶、父母长期分居两地的探亲问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就批准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但目前,外企、私企员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早已被排除出有资格享受探亲假的范围,探亲假已基本形同虚设。

 

“劳动力供给拐点”

目前仅从总体数量上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仍然比较充裕,但是人口结构和劳动参与率都有所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速度加快,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参与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76.0%降到2011年的70.8%.中国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另外,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目前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

 

“提高劳动报酬”

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贯彻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

目前,制定合理提高劳动报酬的配套方案,已经被作为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改委已经召集相关专家进行前期讨论,重点讨论的内容是在未来2到3年内,提高劳动报酬的具体规划。

 

“归国潮”

截至去年底,留学回国人数已达到109万人,特别是近5年归国留学人员逐年增多,近80万人,接近改革开放以来前30年的3倍。去年一年回国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在十几年前,能够出国深造,甚至留在国外工作,一向被旁人所艳羡,难得的归国人士也被称作“海归”。然而近年来,出国留学已是普遍现象,留学生也早就不再是“稀有物种”。

近几年的出国留学,大多数人是为了“镀金”,希望凭借留学的光环找到高薪工作。与20年前需要考高分拿奖学金方能出国的时代不同,如今中国留学生自费出国比例已经超过九成,许多留学生耗费重金,就读的并非都是名校。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海归“精英化”的标签已经出现褪色。

 

“蓝领逆袭”

2013年六月,网友在重庆某社区发帖晒出一张建筑工地的“民工工资单”震惊网友,上面显示,最高的月工资有14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多元。民工工资大大超出了网友们的预料,“身为白领,压力很大啊”。也有网友理性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工费上涨是趋势。

工资是市场规律决定的,技能水平高,工价高是好事。现在的年轻人对生活水平要求较高,生活、住宿条件恶劣,如果没有更高的待遇很难吸引他们。一项调查显示,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严重,40岁以上的工人占到六成以上,而30-40岁这一中坚力量群体的工人所占比例较少。

 

“员工流动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0月发布的《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劳动者就业稳定性较低,就业短期化现象突出,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就业歧视现象仍较普遍。根据调查结果,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在全球处于高位。籍歧视、性别歧视、工作经验歧视、地域歧视、残疾人歧视等就业歧视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大,且总体素质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就业歧视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经济下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就业歧视现象往往会有所抬头,劳动者更容易体会到不公平感,个别人群就业难度会加大。

 

这一年,有太多的经历;这一年,有太多的变化;这一年,有太多的利好。我们是当事人,也是见证者。回首过去,我们经历了太多,展望未来,我们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